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可以学”这4个字,有多大的力量?

华映资本 2019-04-11

 

王兴7年前的一条微博,最近被翻出来了。



不是“我不会”,而是——“我可以学”。看过了那么多鸡汤,这4个简单的字,触人心弦。

 

这种人才无疑是管理者最欣赏的;但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,并且高效地执行下去——我们都走过弯路。

 

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,公司面对员工完全不一样的职场性格,应该怎么管?

 

如果把各类员工分个类,我们可以得到这个“职场五型人格分布图”:


 

这五类人,没有绝对的好坏或者褒贬,只是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。如果把工作比作跑步,他们有的人跑得太拼命了,有的人跑错了方向,有的人待在原地唉声叹气,有的人跑姿张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,有的人则因为不可抗力被拉出了跑道。很少有人能极度顺利、毫不遇坑地跑完全程。关键的是,作为管理者,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带到正轨?

 


 

偶尔崩溃的工作狂

 

近期有一份2018“90后睡眠报告”很火,1/3的人凌晨1点才入睡,觉得自己睡得好的人只有不到1/4。果然,这是最缺觉的一代年轻人。

 

偶尔崩溃的工作狂们,就是其中睡得最不好的那一种:对业务有无限激情,上班就像上瘾,根本停不下来。对自己要求极高,也不会拒绝新工作,事情做得不好就开心不起来,晚上一想到还没做完的工作就焦虑得睡不着。

 

每个工作狂脸上满满都写着“靠谱”,有无尽的热情和绝妙的想法,绝对完成任务。你很有可能看到他们黑眼圈严重,连续两天穿同一件衣服,咖啡不离手。但高压之下必有爆发,尤其是手头工作不顺利的时候。

 

在线视频搜索网站Blinkx的创始人Suranga就遭遇了一次这样的危机,一个骨干员工突然半夜发邮件说自己要离职。当时他负责着公司的重要产品线,其中包括两个能为公司带来千万流水的项目。

 

第二天见到他胡子拉碴的样子,Suranga感觉到“坏了”,对方单刀直入地要离职,说自己再也受不了了。毫无征兆。Suranga马上强制他带薪休假。

 

他后来才意识到问题在哪:这个员工要求自己事事做好,结果事情越堆越多。公司需要在事情严重到让他们非离职不可之前,把这种崩溃扼杀在摇篮里,强行给假期,减轻工作量和压力。

 

「减压」是对待工作狂型员工时的二字箴言。给员工的压力就好像喝酒。压力不多不少,到“微醺”最好,太多必然伤身。

 

迷茫的业务尖兵

 

如果说工作狂们是超负荷地跑太快,而有些人则是跑错了方向:

 

经常会有这种情况,有的员工个人能力强,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非常棒,但一旦坐上管理岗,表现就直线下降。

 

带的团队项目进度经常滞后,目标战略也不够清晰。团队里怨声载道,抱怨他指令不明,总是在赶进度。

 

为什么?游戏角色里有一个概念叫「核心输出位」(DPS),负责进攻,而「奶妈」则负责打辅助。放到这里解释正合适。

 

DPS工作可以理解成那些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前台部门或者收入部门;而奶妈型工作主要是辅助和管理,需要很强的协调能力。

 

如果一个明明天赋在DPS上的人,偏去做奶妈岗位。对优势定位不清,个人才能就会被长期埋没。比如说口才好、能抗压,适合做前台业务,却去了中后台部门;或者明明是核心技术专家,去被安排去做部门经理。

 

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管理者,有的人就更适合做业务尖兵。



这种情况下,换上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会更好,而他可以变成黄金配角,发挥更大潜力,也有机会慢慢学习领导才能。

 

Blinkx曾经就有一个这样的超级销售,他能轻松完成其他员工根本无法展开的业务,但被提拔成销售总监后,却总是不达标,公司业务增长远低于预期。后来公司转变方式,把他调去专心负责大客户销售,优势一下子就发挥出来了。

 

不得已的离职者

 

对创业公司来说,为了活下去,有时候不断尝试业务方向、砍掉冗余业务线是没有办法的事。同时,行业大风向的转变,作为个人或者一家普通公司也很难去撼动。

 

对于这些因为业务线调整而不得不裁掉的员工怎么办?

 

最好的处理办法应该是坦诚相待,表明公司的这个决定不针对个人,而是无奈之举,因为市场已经变了。将心比心,做好善后工作,给出尽可能优厚的离职待遇。

 

我们在这里也想探讨一个更核心的问题:一面是“铁打的工作流水的兵”,一面是“和公司同进退共成长”,公司和员工之间的良性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?

 

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在《The Alliance》中提到的“有限合约”与“自由联盟”理论,无论对公司还是对普通人如你我,都值得借鉴:

 

1.有限合约: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有限合约,意味着员工迟早会离开,既然如此,员工入职第一天就该想清楚,希望自己离开的时候达到什么目标。在离开之前,为达成自己和公司双方的目标,一起努力。

 

2.自由联盟:员工离开公司,契约关系失效,但并不代表联盟的结束。员工离开后,会因为增长的能力和积累的人脉一直感恩于公司,成为公司文化的代言人,甚至是产品的消费者。

 

它们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:员工和公司之间最美好的模样,就是相互成就。

 

怀念过去的推卸者

 

情绪稳定是职场第一守则,正面例子比如《都挺好》里的苏明玉,不犹疑,不徘徊,不三心二意,认准目标就死磕到底。

 

而那些喜欢沉浸在过去美好时光的员工呢?喜欢怨天尤人,没事就聊八卦,背后诋毁新的领导层和公司的新方向。老板不给机会,客户难搞,同事甩锅……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,一有点小问题就无限放大。或者抱着过去不放手,对公司的新决定、新方向总是不满意,但其实也没有认真去了解,更说不上提出建设性意见。

 

对于这种员工,公司的态度只有:现在,立刻,马上走。


因为负能量在团队中最易传播,辐射最快,也最具杀伤力。一个人会传染一个部门,一个部门会传染整个公司,把工作氛围搞到一片消极。

 

试着沟通是必要的,至少让他理解公司为什么调整方向。但如果没有效果,裁人的决定做得越快越好,免得给团队带来更多负担。

 

奇葩的天才

 

乔布斯曾经提出过,程序员群体里有一个“100:1定律”,即一个杰出程序员的生产力和杀伤力是普通程序员的100倍。

 

但天才通常都是怪才,也许恃才傲物,也许待人苛刻。乔布斯自己就是这样,“大胆、耀眼、残酷”,《机器人生》用这几个词来形容他。这位天才的另一面直到今天还时常被提起、被争论。


 

如果你的团队有这么一个人,哪怕他的个性奇葩,也要学会驾驭他们。公司可能好多年都找不到一个如此天赋异禀又效率奇高的人才。特别是对于创业公司,白手起家和迅速发展的状态下,他们显得尤为必要。等找到替代者,竞争对手说不定已经先发了三五个牛逼的产品。

 

《纽约时报》撰稿人Cliff Oxford就认为,对待这类天才员工,要理解。如果只是安抚和指派特殊任务,完全解决不了问题,都是治标不治本。深以为然。

 

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、被尊重。或许领导者无法解决他们性格中的问题,但却可以多展露出他的努力和工作成果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,让他体会到能取得成绩的外部因素,比如公司和同事。

 

时间一长,他们会为工作的进步感到开心,也会变成一个积极的领导——无畏困难,冲在第一线,对团队和产品有当仁不让的责任感。

 

比起庸常之辈,冒险和天才搭档会更有成就感。


所谓管理,核心就在于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。当遇到一位毫不犹豫说“我可以学”的员工,请务必珍惜。这样的员工,值得最大的善意和回报。毕竟——

 

“员工和公司之间永远是相互成就的关系。”


 

互动时间


互动问题: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,你怎么看?


欢迎留言参与互动。


今天福利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《绩效使能》《高绩效教练》各一本,书中都各自对员工绩效管理提出了独到见解。


 留言获赞前2名的小伙伴,即分别可获取!



 

5G风起,四大IoT应用迎风爆发!智能生活已不远

别抱怨创业公司PR难做,这里有通向靠谱的“四部曲”

读懂夸夸群,围猎下一个社交创业机会

来吧,投身工作!300+精选岗位等你来挑 | 华映Portfolio招聘合集

种子轮融资变少了?其实有这样一个新漏斗效应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